[研报PDF]机械行业周报:储能温控设备领域投资机会有哪些?

>>查看PDF原文

  本周关注:迈为股份、先导智能、新强联、三一重工、景业智能

  本周核心观点:随着疫情缓解,制造业出现明显恢复式生产,其中汽车、新能源领域增长动能强劲。经过前期回调,相关标的估值已具备布局价值,继续看好相关的锂电、光伏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标的。

  热管理是储能安全重要环节,空冷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。储能系统内部存在电池易热、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,热管理对于防止系统容量衰减、寿命缩短、热失控至关重要。目前储能系统冷却的方式主要包括空气冷却、液体冷却、相变材料冷却、热管冷却。空冷技术具备方案成熟、结构简单、容易维护、成本低等优点,是目前国内储能热管理系统普遍采用强制冷却的方式。但空冷技术通常用于产热率较低的场合,如通信基站、小型地面电站等功率密度较小的区域,对于电容量较大的储能系统,其散热性能无法满足,且进出口的电池组间温差偏大,散热不够均匀。

  液冷技术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,当前间接液冷技术最为成熟。液冷系统具有换热系数高、比热容大、冷却效果好的特点,且在不同环境下持续性较好,结构紧凑、占地面积小。按发热元件与液体介质的不同接触方式,液冷又可以分为直接液冷、间接液冷。由于间接液冷不需要发热器件与液体接触,因此对发热期间本身的改造和适配要求较小,目前冷板式液冷的成熟度相对较高。按照管路的连接方式不同,间接液冷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串联式、并联式冷却。根据跨越电子数据,虽然在液冷条件下,并联流道整体温度低于串联流道,但二者温度仅相差0.4℃,因此从实际与设计角度考虑,串联流道结构规整简单更适合产品设计。目前,各大电池厂已纷纷布局液冷产品,如宁德时代的EnterOne,阳光电源的PowerTitan、PowerStack,比亚迪的BYDCube、科华S3液冷储能系统等。未来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升、中高功率储能产品的普及,液冷技术的渗透率也将逐渐提升。

  预计到2025年储能温控市场空间达164.6亿元。综合我们的产业链调研,以及埃泰斯、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等数据,储能温控设备的单位投资额约为3000-8000万元/GWh不等,其中液冷技术单位投资额较高。根据GGII统计,2021年我国电力储能系统出货量为29GWh(包括出口海外),同比增长341%,为2020年6.6GWh的4.39倍,其背后增长原因主要得益于2021年海外储能电站装机规模暴涨,以及国内风光强配储能的管理政策。据GGII预计,到2022年我国电力储能系统出货量或接近60GWh,市场空间方面,预计2022-2025年储能温控市场空间分别为46.6、74.8、109.8、164.6亿元,其中液冷市场空间分别为7、18.7、38.4、74.1亿元,到2025年液冷渗透率或达45%。

  各行业温控企业相继切入储能赛道。储能温控设备布局的参与企业主要包括三种类型,1)数据中心温控企业,如英维克、申菱环境;2)工业温控企业,如同飞股份、高澜股份;3)汽车温控企业,如松芝股份、奥特佳。从技术上看,集装箱储能温控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温控,在技术上最为相似,而汽车用热管理的相似性则来源于温控对象均为电化学电池,且均需应对户外工况的变化。工业温控企业在液冷和户外应用领域有较为深入的技术积累。

  投资建议:目前,不同行业企业相继切入储能温控赛道,抢占初期市场,未来几年将是储能及其温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。建议关注布局储能温控领域较早的英维克、奥特佳,以及工业温控龙头同飞股份。

  风险提示: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、相关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、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、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。

>>查看PDF原文

研报

[研报PDF]机械行业研究:通用机械需求有望修复,油服装备继续高景气

2022-6-19 23:31:16

研报

[研报PDF]钢铁周报:社库、厂库双双垒库,关注后续钢材需求表现情况

2022-6-19 23:31:34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