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研报PDF]医疗器械行业专题报告:中日对比,三问集采

>>查看PDF原文

  看沿革: 医疗器械集采节奏与趋势展望?

  医疗器械集采控费或将持续。 我国高值耗材已历经 64 轮集采, 我们拆分集采品类覆盖的省份情况, 市场规模占比居前的血管介入、 骨科、 眼科、 口腔、 电生理与起搏器等板块均已出现或即将面临大规模集采, 类比日本药品集采的进程, 我们认为集采控费或将持续, 原因如下: (1) 医保控费需求持续。 我国人口老龄化率仍在持续增长, 且近年来随医疗水平的提升, 医保目录也在持续调整, 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及术式进入医保, 我国医保支出仍有望持续增长,控费需求尚在; (2)创新加速伊始, 拐点未至。 类比日本药品集采, 1980-1990年, 日本药品降幅最大, 1988 年启动药品全面集采, 之后每两年一次对医保目录内药品价格调整, 集采价格降幅放缓, 我们分析放缓的原因: 药品已完成了相对全面的集采; 日本在 1980-1990 出台多项鼓励创新的政策, 缩短创新产品审批并延长创新产品专利期, 创新产品的对冲导致 1990 年后日本整体价格降幅趋于稳定。 而我国仍在创新产品的早期爆发期, 新旧动能仍在切换、 集采尚未全面普及、 创新稳定迭代时点未到。 综上, 在集采节奏上, 类比日本药品集采, 我们认为我国医疗器械集采仍在提速扩面的进程中; 从品类上来讲, 我们认为临床需求大且应用成熟的产品品类或将率先集采。

  论空间: 集采对行业的量价带来什么影响?

   需求量仍将稳步增长, 价格供需博弈, 创新型产品或有更大议价空间。 我们认为, 从量上看, 老龄化趋势决定需求增长的必然性, 集采降价、 新基建等也促进了渗透率的提升, 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仍将稳步增长; 但需求端增长对医保压力持续提升, 为降低医保压力并保证医疗条件, 只能控制产品进院价, 压缩渠道商水分, 从价上看, 我们认为集采是保证临床需求前提下的供需博弈。 经过64 轮集采, 我们发现临床成熟、 同质性较强的冠脉支架、 吻合器等降幅较大,而关节、 起搏器等技术壁垒较高、 临床验证时间长的产品降幅较小。 我们认为,价格供需博弈中, 未来集采也将对创新性强、 壁垒高的产品给出更高价格包容度, 但本质上是竞争格局决定价格, 而对于相对成熟或壁垒较低的产品更强化规模效应。

  观企业: 集采中哪些企业会发展壮大?

  类比日本, 企业集采阵痛期有望缩短, 看好创新型平台企业。 从日本药品的集采看, 药企集采过后经历了近十年的集采阵痛期, 我们认为, 类比日本药品集采, 我国高值耗材均价仍会呈现下降趋势, 但企业集采阵痛期有望缩短。 我们分析日本集采后药企阵痛期较长的原因: (1) 药品创新耗时更长, 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放量基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; (2) 日本全面集采降价后, 仍持续进行了多轮降价, 药价持续走低。 我们认为我国医疗器械未来均价下降主要为集采扩面的影响, 但从单品种看, 我国高耗集采降价幅度比日本药品集采降幅更为激进, 部分品种降价幅度已经很高, 降幅空间不大; 另外, 医疗器械创新到上市的周期相对更短, 2019-2022 年 6 月, 我国创新器械获批数量已呈现爆发式增长, 企业集采阵痛期有望缩短。 其中, 我们看好创新迭代升级的平台型公司。 日本药品集采后, 药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, 药企数量明显下降, 有技术积累、 产品持续创新的药企龙头获得了长期的发展。 我国高值耗材集采后,对应产品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 创新性强、 规模效应强的国产龙头市占率提升显著。 随着集采的进一步深入, 我们认为不可替代的创新产品、 良好的竞争格局有助于提高企业在集采中的议价权, 具有独创性的产品获批后有助于公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, 完善的产品线布局、 系统性产品的创新、 快速且持续的更新迭代能力将成为应对政策变化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投资建议: 我们认为创新产品的更新迭代将长期拉动公司收入增长、 强创新性产品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议价能力, 推荐关注产品快速创新迭代叠加平台型产品的公司, 如微创医疗、 迈瑞医疗、 微创机器人、 心脉医疗、 南微医学等, 建议关注先健科技、 联影医疗、 归创通桥等。

  风险提示: 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; 疫情波动的风险;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; 创新产品获批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
>>查看PDF原文

研报

[研报PDF]计算机行业点评:数据出境法案施行,数据安全利好落实

2022-7-10 22:02:36

研报

[研报PDF]钢铁周报:钢材减产延续,关注后续需求表现

2022-7-10 22:02:5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